CF16

內傾/外傾

S之前寫過一篇關於傾向外/傾向內(E/I)的文章,內容區分了榮格提出的Extroverted、Big5的Extroversion、我們所用形容個性的外向outgonig、MBTI中的E類以及我們心裡類型中的E類功能說明。尤其說明了在心理類型中E類功能也有行為表現上的差異。

我們來回答幾個常常被問或者被討論的問題。

Q:我小時候是E,現在是I。我很清楚自己跟小時候不同,我小時候很外向,現在很內向。所以內、外向是會改變的?

A:

在心理類型中,E類跟I類是用你的主導功能決定的,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機會從小觀察一個人到大,所以還沒辦法確認類型會不會變。但是你除了主導功能還有輔導功能、第三功能以及劣勢功能。如果你的主導功能傾向外,那麼你的輔導功能必然傾向內,反之亦然。主導功能是我們最自然發展也是最關不掉的功能,你會感覺自己變內向是因為輔導功能逐漸成熟,而輔導功能是一個人最負責任的功能,人不可能一直只往某個方向發展,內、外功能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以心理類型理論來說,這不是內、外向改變造成的。

Q:我有時候測出來是E類人、有時候是I類,所以類型會變來變去?

A:

如果你的E/I類型只是第一個字母換了,比如說:INTJ/ENTJ這樣,那麼也是功能發展成熟度的問題,這兩個類型有一樣的四組功能,只是順序不同。但是順序不同,行為表現會差很多。以INTJ/ENTJ來說,主導功能和輔導功能是Ni、Te跟Te、Ni,如果你的Ni發展更多,你會測出INTJ,如果你的Te發展更多,或者你希望Te發展更多,你會測出ENTJ,但這兩個功能你本來都有,所以並不是類型改變的問題。

還有一些狀況是因為內心根據社會的期待而把自己投射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這樣的情況我們也遇到不少,比如說男性更希望自己(或社會期待)是NT類型(T類功能主導或輔導)等。

Q:E類人都很外向、I類人都很內向?

A:

這個S在文章中也有說明,並不全然如此。這要看主導功能決定,E類有傾向外主導功能但不等於「外向」,主導Fe、Se的人是比較容易跟人互動的;主導Te、Ne的人就不見得要自我表現與社交,像ENTP也沒有這麼熱衷與多人互動。而主導功能傾向內的人也可以用自己的輔導功能往外,例如INFJ用Fe、INTJ用Te、ISFP用Se,只是相對耗能,傾向內主導的人更關注自身本體,不等於不能外向。

總結:心理類型中的標籤E類、I類跟內、外向並不能畫上等號,而區分的依據是根據主導功能的傾向來決定,也不等於一個人全部的趨向,每個人都有傾向內、外的功能,功能發展的程度會決定一個人的行為表現,所以我們更著重在觀察功能的發展成熟度,來說明一個人的狀態,而非你是什麼類型所以會怎樣。

Loading

留下一個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